时间:2023-02-13 21:24 来源:网络 阅读量:14955
枇杷隆冬开花,清香怡人;初夏果熟,甘酸可口;一身入药,清肺和胃,诗家因之传风雅,医家借此济世人。
清肺止咳枇杷叶
“枇杷叶果似琵琶,阴密经冬开白花。酸汁啖来真可喜,微净毛去始无差。胃家止呕姜堪入,肺部消痰蜜更加。犹记诗人杨万里,荔枝金桔共相夸。”(清代赵瑾叔《枇杷》)枇杷叶是常用的止咳平喘类中药,兼有和胃止呕之效,治疗肺燥咳嗽常用蜜枇杷叶,和胃止呕常用炒枇杷叶。枇杷与卢橘原本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但枇杷叶又名卢橘叶,其中还有一个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苏轼《惠州一绝》诗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赠惠山僧惠表》诗曰:“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从此,人们便将枇杷也称为卢橘。
“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全胜甘蕉赠,空投谢氏篇。”(唐代司空曙《卫明府寄枇杷叶》)枇杷叶味苦、微辛,性微寒,归肺、胃、心经,具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的功效。《重庆堂随笔》载:“枇杷叶,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
“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支分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水齿寒。长卿今尚在,莫遣作园官。”(宋代杨万里《枇杷》)枇杷叶味苦能降,性寒能清,具有清降肺气之功,能清肺化痰以止咳平喘。枇杷叶配伍桑叶、牛蒡子、前胡等,可治疗风热咳嗽;单味制膏服用,或配伍黄芩、桑白皮、前胡等,可治疗肺热咳喘、痰黄质稠;配伍桑叶、麦冬、苦杏仁等,可治疗燥热咳喘,咯痰不爽,口干舌红;配伍阿胶、百合等,可治疗阴伤肺燥、干咳气急或痰中带血。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杜甫《田舍》)枇杷叶苦降性微寒,入胃经长于清胃热,能降胃气而止呕逆。枇杷叶配伍黄连、竹茹、芦根等,可治疗胃热呕吐呃逆、烦热口渴;配伍生姜、橘皮、竹茹等,可治疗中寒之呕逆。
枇杷树上良药多
“击碎珊瑚小作珠,铸成金弹蜜相扶。罗襦襟解春葱手,风露气凉冰玉肤。并世身名扬氏子,旧家门户北村卢。知音未必能知味,曾遣青前泪湿无。”(宋代方岳《枇杷》)枇杷味甘、酸,性凉,归肺、脾经,具有润肺、下气、止渴的功效,用于肺燥咳喘、吐逆、烦渴的治疗。鲜枇杷肉60克,冰糖30克,水煎服,可治疗肺热咳嗽。
“种接他枝宿土干,花开抵得北风寒。蛹须负雪疑蜂蜇,毛叶粘霜若蝟攒。蕤破极冬悬蜡蒂,果收初夏摘金丸。冻香便觉饴如蜜,树掩卢村月色宽。”(宋代董嗣杲《枇杷花》)枇杷花又名土冬花,味淡,性平,归肺经,具有疏风止咳的功效,用于头风、鼻塞流涕、虚劳久嗽、痰中带血的治疗。
“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宋代范成大《两木》)枇杷核为枇杷的种子,味苦,性平,有小毒,归肺、肝经,具有化痰止咳、疏肝行气、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疝气、水肿、瘰疬的治疗。枇杷核含苦杏仁苷,内服过量易中毒,甚至可导致死亡。
“枇杷花老洞云深。流水冷冷。蓝田谁种玲珑玉,土华寒、晕碧云根。”(宋代周密《风入松》)枇杷根味苦,性平,无毒,归肺经,具有清肺止咳、下乳、止痛的功效,用于虚痨咳嗽、乳汁不通、风湿痹痛的治疗。
“苜蓿草衰江馆静,枇杷叶老石泉枯。曲终明月闲歌扇,病去寒灰满药炉。”(宋代陈允平《己酉秋留鹤江有感》)枇杷叶露为枇杷叶的蒸馏液,味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和胃下气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呕逆、口渴的治疗。
“嘉名汉苑旧标奇,北客由来自不知。绿萼经春开笼日,黄金满树入筐时。江南漫道珍卢橘,西蜀休称荐荔枝。千里梯航来不易,怀将余核志恩私。”(明代于慎行《赐鲜枇杷》)枇杷木白皮为枇杷树干的韧皮部,味苦,性平,归肺、胃经,具有降逆和胃、止咳、解毒的功效,用于呕吐、呃逆、久咳、久泻、痈疡肿毒的治疗。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