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1 05:26 来源:新华网-北京 阅读量:11804
2024年第一季度进入尾声,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传来好消息。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在一季度“开门红”专访中透露,今年截至3月24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1%;优良天76天,同比增加14天,占比达到90.5%,北京市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开门红”。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抬头见蓝。这些年,蓝天是公众最关注的生态环境话题。从2021年至2023年,北京市PM2.5实现了连续3年稳定达标。今年一季度接近尾声,空气质量的改善可圈可点。
陈添介绍,截至3月24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1%;优良天76天,同比增加14天,占比达到90.5%。“可以说,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开门红’,促进了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可持续发展。”陈添表示。
给公众带来更多的蓝天,更清新的空气,是北京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始终不变的目标。陈添说,这些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公众在朋友圈里“晒蓝天”的频率变化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从“偶尔晒”到“经常晒”,再到如今的“偶尔晒”,“原来蓝天不常有,一旦出现大家都愿意拍下来晒一晒,后来经常见蓝天了,天还蓝得特别好看,大家就都变成了摄影师纷纷晒蓝天,再后来蓝天越来越多了,大家变得习以为常,也就只是‘偶尔晒’一下了。”陈添说,这其实也是北京的蓝天通过治理,从“奢侈品”变成“常见品”的过程。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可以说是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的“施工图”。该计划通过统筹蓝天、碧水、净土、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五大方面、百余项任务措施来系统治理、协同攻坚北京的污染防治工作。
陈添表示,今年的污染防治攻坚,蓝天保卫战仍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碧水保卫战重点是保好水、治差水、补短板,紧盯重点区域和流域,推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净土保卫战,重点则是强化源头管控,探索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实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是以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核算应用为抓手,持续提升生态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同时,2024年的行动计划更加突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加强污染联防联治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绿色能源合作、加强生态系统联合保护,并从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等方面加快推动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此外,北京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区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两山”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等,鼓励各区结合辖区特点,探索建立清洁运输示范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无废细胞”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等各具特色的区级自选任务。
绿色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在应对气候方面,北京将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完善碳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工作机制,聚焦绿色低碳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创建。同时,推进重点领域减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压减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外调绿电规模,加快推广新能源车,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
美丽北京建设将分三个阶段推进
针对美丽中国建设,北京市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陈添表示,北京作为首都,要发挥首善之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做美丽中国实践典范。
记者了解到,全市将按三个阶段推进美丽北京建设:“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探索树立一批美丽北京实践标杆;“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文明稳步提升,美丽北京率先基本建成;“十六五”整体提升,努力成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美丽北京全面建成。
在实施路径上,陈添介绍,北京将通过全领域转型、树立减量提质典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产业、交通、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全方位提升、树立生态城市典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夯实青山绿水蓝天的底色;通过全地域建设、树立精治共美典范,开展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美丽系列”建设,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此外,北京作为历史古都,也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积极展现生态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并继续号召全社会行动,树立多元共治典范,让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市民群众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